名醫直播

您現在的位置:國際名醫聯盟網 > 名醫直播

張東海

張東海,男,生於1953年4月,苗族,大專學曆,民族骨傷科醫師。現任湖南省龍山縣民族骨傷科醫院院長、湖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民族醫藥專業委員會委員、湖南省中醫藥學會民族醫藥專業委員會委員、湘西自治州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理事、湘西自治州中醫學會理事、龍山縣政協委員、加拿大傳統醫學會理事兼國際顧問、泰國醫學會理事兼顧問等。

簡介

張東海,男,生於1953年4月,苗族,大專學曆,民族骨傷科醫師。現任湖南省龍山縣民族骨傷科醫院院長、湖南省中西醫結合學會民族醫藥專業委員會委員、湖南省中醫藥學會民族醫藥專業委員會委員、湘西自治州中西醫結合學會常務理事、湘西自治州中醫學會理事、龍山縣政協委員、加拿大傳統醫學會理事兼國際顧問、泰國醫學會理事兼顧問等。
      張東海15歲隨父當學徒,17歲慘加“三線”建設,任枝柳鐵路37連連隊衛生員,1970年返鄉,1971年組建龍山縣花塘鄉華塘村合作醫療,任華塘村赤腳醫生兼治骨傷,1995年轉制至今,任龍山縣紅十字會民族骨傷科醫院(原湘西民族骨傷科醫院)院長,1971年到現在已治療各種骨傷患者達5萬多例,治愈率達93.7%。在湘、鄂。渝邊區享有極高聲譽。
      他繼承祖傳秘方和技藝,總結出“正骨手法複位,外敷柏林接骨散,小夾板固定,分期內服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、接骨生肌、益肝補腎、舒筋通酪的苗藥及中草藥,恢複其加強功能鍛煉”的五位壹體苗醫治療骨傷疾病的方法手段。
      在三十多年的骨傷科診治醫療實踐中,爲了民族中醫藥事業的發展,他不計個人辛勞得失,工作之余,潛心鉆研,上承先父祖傳苗醫之術,結合自已的臨床經驗,將苗醫正骨術與其祖傳的柏林接骨散應用於臨床,治療三萬余例骨傷病人均獲得滿意療效。總結並撰寫了大量醫學論文。由張東海主持的“苗醫正骨手法與柏林接骨散治療骨傷疾病研究”成果,先後獲湖南省中醫藥科技進步獎及湘西自治州科技進步二等獎。《中西醫藥結合治療小兒髖關節炎》壹文,在2000年的第二屆新世紀國際醫藥學會上,獲名醫成就獎;《苗醫正骨手法與柏林接骨散治療下肢骨折3014例臨床病學分析》,在2001年獲全國首屆侗醫藥研究獎;《苗藥柏林接骨散治療傷疾舉隅》壹文,在2008年的“科學發展和諧社會與2008創新發展理論成果研討會”評選活動中,獲優秀成果壹等獎;《苗醫正骨手法與柏林接骨散治療胸腰椎體壓縮性骨折臨床體會》、《3014例下肢骨折臨床病學分析》、《苗醫正骨手法加柏林接骨散治療上肢骨折》等論文均獲省、州中醫藥學優秀論文獎。並著有《苗醫正骨》壹書,已於2007年出版發行。在有關專業雜誌及學術會議上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。張東海是著名苗醫骨傷科專家,以治療骨傷疾病爲特長。
      他的研究成果,2000年,獲湖南省中醫藥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。2000年、2007年,兩年獲湘西州科技進步二等獎。其研制的壹種“柏林接骨散劑”,2009年成功獲國家發明專利,專利號爲ZL03118231.3。2006年獲湘西自治州“勞動模範”榮譽稱號。2009年,被湘西州人民政府授予“科教興州”先進個人,被湖南省總工會授予“五壹先鋒”稱號。2010年,湘西州授予其爲苗醫苗藥(苗醫正骨術)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傳承人。被湖南省人民政府授予“勞動模範”榮譽稱號。2011年,再次被湘西州人民政府授予“科教興州”先進個人,其壹種“柏林接骨散劑”專利榮獲湖南省發明專利三等獎。
      張東海出生行醫世家,從小就立下“祛患者之疾苦、解窮人於火熱”的心願:15歲隨父學醫,17歲慘加“三線”建設,從醫爲戰友治病,1971年回鄉擔任村裏赤腳醫生。當時醫療條件十分艱苦,房子是拆廟整修的舊屋,狹窄擁擠,殘破不堪,藥品及醫療器械也不過50元。他白天慘加生産隊的統壹勞動,晚上背起藥箱,爲農民朋友送藥治病,村裏老百姓做到了小病不出村、大病不出鄉,10多年偶遇暴雨惡病無壹人死亡……
      憑著對醫藥事業尤其是中醫藥骨傷科事業的熱愛和探究,經過其20多年的艱苦努力,1995年,在湘西州委州政府、龍山縣委縣政府支持下,他創辦的湘鄂渝邊區第壹家規模最大的特色專科醫院——湘西民族骨傷科醫院,正式納入全民所有制事業單位管理,以骨傷專科爲重點的民族醫藥瑰寶自此得到了有效挖掘和正規保護。在他辛勤耕耘下,醫院目前已發展成:占地14.5畝,建築面積3900平方米,業務用房3500平方米,總資産達600多萬元。在崗人員34人,其中醫技人員28人(民族骨傷科專家1人、外科副主任醫師1人、主治醫師5人)。編制床位50張,開設有民族骨傷科、骨傷外科、內兒科、影像科、檢驗科、預防保健科等。擁有技術含量較高的CR機、B超、心電監護儀、C臂等治療設施。除采用傳統祖傳技藝和秘方治療骨傷患者外,還通過開放性手術複位進行治療。湘、鄂、渝邊區的很多患者慕名前來,年收治住院骨傷患者達1000多人,門診骨傷患者達10000多人次,年實現業務收入300多萬元。
      要將祖傳技藝、民族醫藥瑰寶發揚廣大,必須傳藝後人。從1999年開始,他先後撰寫了《田基黃治療黃膽型肝炎臨床體會》、《苗醫正骨手法與柏林接骨散治療287例骨折臨床療效觀察》、《苗藥柏林接骨散治療傷疾舉隅》、《苗醫正骨手法與柏林接骨散治療胸腰椎體壓縮性骨折臨床體會》、《苗醫正骨手法加柏林接骨散治療上肢骨折》等20多篇醫學論文,分別在權威專業刊物發表,其中多篇還獲省、州醫藥醫學優秀論文獎。尤其是2007年,他將多年積澱濃縮成精華,寫成了壹部40多萬字的《苗醫正骨》專著向社會公開發行。書中總結了他從醫40多年來的寶貴經驗,介紹了與現代醫學有機結合後完善的“苗醫正骨”手法複位術及“柏林接骨散”苗藥的開發應用等,展示了其獨到的醫技,贏得了業界壹致好評。
      張東海醫技精湛。2008年,湖北武漢國得裝璜公司周西金因車禍造成橈骨遠段骨折,在湖北枝城壹家醫院治療未見效果,後轉院到龍山骨傷科醫院,只40多天就痊愈出院,爾後送來錦旗致謝,上書“精湛醫術,接骨妙手”;2003年,湖北鹹豐縣女患者秦玉英,右脛肺骨下端骨折,其家人輾轉多家醫院治療,沒見效且致殘。後轉道龍山骨傷科醫院經張東海采用中草藥和西醫兼治,3個半月就治愈出院,後送來錦旗這洋寫道:“醫院愛民施祖方,白衣天使術真詮,救死扶傷爲患者,妙手回春解倒懸”。張東海被稱爲苗醫正骨高手。除了救死扶傷,張東海還有壹顆“菩薩”心腸。凡是遇上五保護、特困護、受災護等弱勢群體來醫院就診,他壹律減免治療。醫院附近五保護鍾興然,年老多病常找張東海看病,他總是不厭其煩免費耐心爲其治療,從沒收取壹分錢;逢年過節,他總是備好糖、水果等物品慰問每壹個住院病人;外省住院病人離家遙遠,他便時常送食品給他們,病愈後還給他們送路費。近年來,他先後爲受災護、特困護、下崗職工、低保護減免醫療費10萬余元,給病人解抉困難2000多件;2004年他還爲華塘壩改造鄉村公路捐款2萬元。
      2000年,獲全國第二屆新醫藥國際醫藥名醫成就獎、湖南省中醫藥科技進步三等獎、湘西州科技進步二等獎。
壹枚枚閃光的金牌,壹本本鮮紅的證書,昭示著壹個民族中醫藥事業的執著追求者默默奉獻的“軌跡”。
      如今,這個快近花甲之年的民族骨傷科中醫傳承人,仍壹如既往爲每壹個患者的早日康複而忙碌著……
在线客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