名醫直播

您現在的位置:國際名醫聯盟網 > 名醫直播

嚴生明

明,男,1953年9月出生,湖北省鄂州市胡林鎮人。大專學歷,主治醫師,現任鄂州市胡林衛生院主任、主治醫師。北京名醫名方研究推廣中心協作研究員,河南仲景醫藥研究院農村衛生保健中心特約研究員,香港中外名醫協會會員,國際健康顧問。

簡介

眩暈癥的中西醫結合診治體會 
 
嚴生明 嚴水明 嚴雨楓 胡淑萍 趙旭軍
 
(湖北省鄂州市胡林衛生院,436035)  
 
眩暈是臨床常見的壹種主觀癥狀。眩是眼花或眼前發黑,視物模糊;暈是頭暈,即感覺自身或外界景物眩轉,站立不穩,二者同時並見。其病因比較復雜,易反復發作,筆者僅就常見的幾種眩暈癥綜述如下:
 
壹、耳源性眩暈
 
耳源性眩暈是由於耳迷路缺血水腫,中毒感染等因素,引起平衡系統功能障礙而產生。臨床表現為眩暈程度劇烈,多伴有惡心嘔吐,耳鳴聽力減退,而且容易反復發作。常見如:(1)美尼爾氏綜合癥;(2)周圍性前庭神經炎;(3)迷路炎;(4)良性位置性眩暈;(5)暈動癥;(6)內耳藥物中毒;如在接受過鏈黴素,慶大黴素,卡那黴素治療等。
 
二、非耳源性眩暈
 
(1)椎——基底動脈供血不足;(2)多發性硬化;(3)聽神經瘤;(4)神經官能癥;(5)其它,如高血壓病、低血壓、貧血及急性感染,癲癇,心律不齊,頭部腦外傷等也是引起眩暈的常見病因。
 
西醫治療方法:
 
1、對癥治療:
 
(1)控制眩暈:急性發作時應臥床休息,給予安定劑和鎮靜劑:如安定片2.5毫克,壹日3次,口服,冬眠靈25毫克,壹日3次,口服。癥狀較重者可選用鹽酸培他定500毫升或10%葡萄糖250毫升加入維腦路通0.4克靜脈點滴,或阿托品0.5-1毫克或654-2,2.5-10毫克內關穴註或肌註。抗組織胺藥物:苯海拉明,乘暈寧,是對前庭迷路小腦化學感受器引發中間通路有較強的抑制作用。
 
(2)止吐:鹽酸甲氧氯普胺註射液10毫克,內關穴註或肌註效果好。
 
(3)促進神經功能恢復;可選用ATP,肌甘,輔酶A、維生素C、維生素Bl、維生素B6、維生素B12等。
 
(4)支持療法:補充營養,維持水鹽電解質平衡,給予足量能量及維生素等。
 
(5)對有關藥物中毒癥狀者,應立即停藥,再對癥處理。
 
(6)典型或非典型偏頭痛的預防性治療,由前庭功能紊亂引起的眩暈的對癥治療。鹽酸氟桂利嗪膠囊,商品名西比靈。是選擇性鈣通道阻滯劑,用於治療腦血管和外周血管疾患,治療周圍性眩暈有良好的效果,成人每日口服10毫克,睡前服用,老人小兒用量酌減,眩暈癥狀明顯好轉或消失後,改為每晚口服5毫克作為維持量,用藥時間壹般為2個月。
 
2、病因治療:
 
(1)耳部炎癥:顱內感染或鄰近器官感染引起的眩暈,給予抗生素治療。
 
(2)美尼爾氏病的治療原則:脫水利尿,低鹽飲食,限制水分體內攝入量,20%甘露醇250毫升快速靜滴。654-2,10毫克加入50%葡萄糖60毫升靜推,抗水腫藥物,地塞米松片0.75-1.5毫克,口服,壹日3次,或每日5-10毫克地塞米松加入10%葡萄糖250毫升靜脈點滴。
 
(3)位置性眩暈及暈動病:胃復安50-10毫克,肌註。
 
(4)腦血管性眩暈:選用鹽酸培他定500毫升靜脈點滴或20%甘露醇250毫升,10%葡萄糖加舒血寧10毫升靜脈點滴,壹日壹次,連續三日。
 
(5)頸椎病:應先選用頭部牽引或頸部理療推拿按摩,中藥內服外治或小針刀療法,如仍不緩解者,可考慮手術治療。
 
壹般大部分眩暈患者經過保守療法可治愈,但嚴重的美尼爾病,前庭神經炎,顳骨骨折,迷路炎等,經內科治療無效時,可行外科手術,包括非破壞性手術等。如內淋巴囊摘除術和前庭神經切斷術及迷路切除術等。
 
臨床實踐中,筆者運用祖國醫藥學診治眩暈,取得了較好的療效。眩暈系風陽上擾,肝腎不足,痰濁上蒙,氣血虧虛等導致腦竅失養,腦髓不充的壹種病癥。可將眩暈分為四型辯證論治。
 
(壹)風陽上擾型:其因由於素體陽盛,或因長期憂郁惱怒,氣郁化火,使肝陰暗耗,風陽升動,上擾清空。其癥見:頭暈目眩,視物旋轉,耳鳴,頭痛且脹,失眠多夢,易怒,或面紅耳赤、口苦、舌紅、苔黃,脈弦數。治宜:平肝潛陽,清熱熄風。方藥:加味天麻鉤藤飲加減。
 
天麻9g  鉤藤12g(後下)  石決明18g(先煎)  川牛膝12g
 
梔子9g  黃芩9g       桑寄生9g       益母草9g
 
伏神9g(拌朱砂)      夜交藤9g       杜仲9g
 
肝火偏盛者加丹皮、杭菊花等,以清肝泄熱;肝陽亢極化風,加羊角,牡蠣,白芍,地龍以鎮肝熄風;挾痰濕中阻,減去石決明,梔子,黃芩,加法夏;陳皮、白術,澤瀉以祛濕化痰;挾痰火上擾,加浙貝母,天竺黃以清化痰熱;挾瘀者,酌減夜交藤,伏神,梔子等安神苦寒之品,加丹參,赤芍等,或改用活血清腦湯;血壓偏高者,加苦丁茶,夏枯草、青箱子等。
 
此型常見於原發性高血壓病,常合並動脈硬化,造成心腦腎嚴重的損害,是我國目前發病率高,死亡率高的病種之壹。故防患於未然甚為重要。方中以善平肝熄風的天麻,鉤藤,石決明為主,輔以梔子,黃芩清泄肝火,佐以補益肝腎活血之牛膝,滋肝腎之桑寄生、杜仲等,滋腎以平肝之逆。並輔夜交藤,殊伏苓以安神,緩解其失眠。能使陰平陽復其位,則眩暈頭痛自安。臨床中我常配合針刺百會穴、行間穴、太沖穴、太溪穴用瀉法,只針不灸,效果更佳。
 
(二)肝腎陰虛型:腎為先天之本,藏精生髓,若先天不足,腎陰不充或老年腎虧,或久病傷腎,或疲勞過度,導致腎精虧耗,不能生髓,而腦為髓之海,髓海不足,上下俱虛。癥見:患者自覺頭暈目眩,久發不已,身搖,搖如坐舟之中,甚則惡心嘔吐,心煩口幹,耳鳴,視力減退,少寐健忘,神疲乏力,腰膝酸軟,舌紅苔薄,脈弦細。治宜:滋腎養肝,充養腦髓。方藥:自擬滋腎養肝止眩湯。
 
女貞子15g      旱蓮草15g  杭菊花10g  桑椹15g
 
石決明30g(先煎)  熟地15g   當歸10g   白芍10g
 
生龍牡各30g(先煎) 麥冬10g    杜仲10g   枸杞10g
 
陰虛火旺者加知母,黃柏以滋腎降火;眩暈作吐加竹茹、法夏;失眠甚者加珍珠母,夜交藤;耳鳴甚者加石菖蒲、磁石;腰膝酸軟加懷牛膝、川續斷等。
 
此型常見於現代醫學之頸椎病;其病機是肝腎陰虛,而以肝的見證為主,腎為肝母,乙癸同源;故取滋水涵木法,滋腎與柔肝養血並進。方中取女貞子甘苦涼滋腎養肝,配旱蓮草甘酸寒,養陰益精涼血。二藥合用,補腎養肝。熟地、白芍滋陰養血填精,血中之血藥以養肝體,當歸補血活血,血中氣藥以順肝性。石決明平肝潛陽。麥冬滋陰養腎,杜仲取陽中求陰之意。龍骨牡蠣益陰平肝潛陽,重鎮安神,菊花平肝明目能止眩,桑椹、枸杞並用加強滋陰養肝之功。縱觀全方共奏滋腎養肝,充養腦髓之功。針灸選用風池穴、肝俞穴、腎俞穴、懸鐘穴、療效甚佳。
 
(三)痰濁上蒙型:由於嗜酒肥甘,饑飽勞倦,傷於脾胃,脾失健運,以致水谷不化精微,聚濕生痰,痰濕中阻,則清陽不升,濁陰不降。祖國醫學有“無痰不作眩”之說。癥見:眩暈而見頭重如蒙,胸悶惡心,食少多寐,苔白膩,脈儒滑。治宜:燥濕祛痰,健脾和胃,方藥:加味半夏白術天麻湯。
 
法半夏9g  天麻12g  伏苓9g  陳皮9g
 
白術15g   澤瀉15g  生姜3片  大棗5枚  甘草6g
 
脘悶少食者加白蔻仁,砂仁;耳鳴加郁金,石菖蒲,磁石;心煩口苦頭目脹痛,苔黃膩脈弦滑者,宜用溫膽湯加黃連,黃芩等苦寒燥濕之品以化痰泄熱。
 
此型常見於美尼爾病,現代醫學為內耳眩暈癥。多為迷路水腫壓迫所致,治療多以脫水和擴管為主。本方用二陳湯燥濕祛痰,白術健脾,天麻熄風而治眩暈,是標本兼顧。若痰濕明顯者,則重用伏苓、白術、澤瀉,以利濕降逆,有西醫脫水,降低顱內壓之作用。在急救時可配用針灸內關穴、太陽穴、中脘穴、豐隆穴、針灸並用,平補平瀉以應急。
 
(四)氣血不足型:其因久病不愈,耗傷氣血,或失血之後,虛而不復,或脾胃虛弱,不能健運水谷以生化氣血,氣虛則清陽不展,血虛則腦失所養。癥見:眩暈動則加劇。勞累即發,面色蒼白,心悸少寐,神疲懶言,納差,舌質淡,脈細弱。治宜:補養氣血,健運脾胃。方藥:加味歸脾湯化裁。
 
白術12g  雲苓12g  黃芪15g  龍眼肉12g
 
酸棗仁12g 黨參15g  當歸10g  木香6g
 
遠誌6g   黃精12g  枸杞10g  甘草6g
 
荷葉10g  紅棗5枚
 
食少便塘者,用炒當歸、煨木香、加薏苡仁、澤瀉、神曲。面色蒼白、唇甲無華者,重用黨參、黃芪、加熟地、阿膠(烊化)、紫河車。眩暈時作,氣短便塘下墜,脈虛無力者,重用黃芪加升麻、柴胡等。
 
此型多見於貧血,低血糖等病癥。本方益氣健脾助氣血生化之源,以治本病之本。同時兼有補血養肝,養心安神之功。方中以黨參、黃芪補氣健脾;當歸、龍眼肉、養血益陰,白術、木香健脾理氣,使之補而不滯;伏苓、遠誌、棗仁寧心安神;甘草、大棗和胃健脾;黃精、枸杞滋陰以補血;荷葉輕升陽氣。諸藥合用,共奏補養氣血,健運脾胃之功,使眩暈自安。臨床中,我常取頭維穴、氣海穴、血海穴、足三裏穴、針灸並用,效如桴鼓。
 
中西醫結合診治眩暈,確各有所長。中醫辯證治療與西醫辨病治療相結合。如美尼爾病眩暈,西醫以鎮靜、脫水利尿,抗組織胺藥和神經調節為主。中醫辯證多屬痰濁上蒙,治以燥濕化痰,健脾和胃;高血壓病眩暈,西醫以治療原發病降血壓為主,中醫辯證多屬風陽上擾,治以平肝潛陽,清熱熄風。以西藥治療原發病,中藥治療主要癥狀。有時原發病難以短時治愈,眩暈也就不能消除,此時宜用中藥調理。實踐證明,中藥在解除某些癥狀方面作用明顯優於西藥。中醫西醫相互取長補短,對於平素體質較弱或血壓偏低引起的眩暈,許多西藥無應用指征,但中醫辯證多屬氣血兩虛,腎精不足,用補益氣血,滋補腎精的方法多能取得較好的效果。對於顱內腫瘤,中醫方法難以根除,應及時手術。不適宜手術者應積極放療、化療,中藥可作輔助治療。在臨床中診治眩暈,應抓主癥,切中病機,以理帶法,立法選方,據方用藥,理法方藥,才能得心應手。
在线客服